黃河新聞網朔州訊(記者 石洪杰 通訊員 王榮、熊質斌)4月以來,懷仁市遭遇春季最強天氣波動與旱情的雙重考驗。4月11日至13日,大風、沙塵、寒潮、霜凍齊襲,此時正值經濟林果開花和設施果蔬上市關鍵期;4月18日,何家堡鄉(xiāng)等地又面臨春耕播種缺水的困境。針對這些復雜多變的天氣情況,懷仁市現代農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聞"災"而動,打出防災減災"組合拳",全力保障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科學應對極端天氣 筑牢農業(yè)"防護網"
面對“四重”災害天氣,懷仁市迅速啟動應急響應。通過電話、微信群等渠道實時發(fā)布預警,指導農戶加固大棚壓膜線,采用多層覆蓋、增溫設備抵御低溫;針對果園凍害風險,推廣"灌溉+熏煙+營養(yǎng)液"綜合方案,組織農戶噴施尿素、腐植酸等抗寒制劑。
40余名農技人員下沉田間,在降溫前完成懷仁市80%以上設施農業(yè)的隱患排查,為6000畝果園落實防凍措施,為春耕生產筑牢堅實防線。
人工增雨解旱情 跑出春耕"加速度"
4月18日清晨,氣象監(jiān)測顯示西山區(qū)域有降雨云層過境,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增雨保耕”行動迅速展開。技術人員緊盯雷達數據,搶抓3小時作業(yè)關鍵期,分兩批次發(fā)射8枚火箭增雨彈。隨著云層中“甘霖”落下,作業(yè)影響范圍內普降中雨,土壤濕度從12%提升至22%,干涸的農田得以“重生”。
此次增雨行動通過“需求對接—云層研判—精準作業(yè)”的閉環(huán)服務,澆透了農田干涸的裂痕,更澆暖了群眾期盼的心田。
民生服務暖民心 一線實踐顯擔當
從防霜凍到人工增雨,懷仁市現代農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建立起“災前預警—災中應對—災后恢復”的全鏈條服務機制。目前,農技人員還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科學防災,同時開展土壤保墑技術培訓。
在這場與自然災害的較量中,懷仁市以科技為盾、以服務為矛,既守護了“開花結果”的產業(yè)希望,更滋潤了“春種一粒粟”的民生期盼,讓“我為群眾辦實事”在田野上綻放新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