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你看見干貨滿滿的文章或視頻,你通常的選擇是:
A:知識肯定得趁熱食用??!現在就看!
B:很好,進我收藏夾吃灰去吧!
如果你選 A,那么恭喜你,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如果你選 B,那么也恭喜你,成為了千千萬萬“數字倉鼠”中的一員。
數字倉鼠指的是熱衷于囤積數字化信息的人,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幾乎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收藏了一些不忍錯過的網絡資源,甚至還會分門別類地整理好,以備不時之需或以后再看,這種現象被網友們叫做“數字倉鼠癥”。
不信你現在就去翻翻看自己各大網站、APP 的收藏夾,不出十秒你就會脫口而出:“我什么時候收藏了這個?”
為什么我們這么喜歡收藏對我們有用的網絡資源,但最后卻常常落得個吃灰的下場?我們又該如何妥善應用收藏起來的寶貴信息呢?今天咱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
已收藏=已完成?
自己騙自己最簡單
我們之所以很容易忘記自己曾經收藏過的文章或視頻,其實這是心理學中一個著名的記憶效應在作怪:蔡格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指的是人們對于未完成事情的印象,會比已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也就是說,我們會更容易忘記那些我們認為已完成的事情。
這個效應由蘇聯心理學家蔡格尼克在一項記憶實驗中首次發(fā)現,在這個實驗中,她讓 47 位志愿者完成 22 個簡單的任務,例如寫下一首喜歡的詩,串珠子,倒數等等,但是只有一半的任務允許志愿者做完,另一半則在中途就被阻止。最終的實驗結果發(fā)現,人們對未完成任務的記憶更好,平均回憶率達到 68%,而已完成任務的回憶率則只有 43%。
當我們看到一篇極好的文章但是沒時間細品,或者刷到一個很實用的教學視頻但是還沒來得及去實踐,“細品文章”或“付諸實踐”對于我們來說就是一件未完成事件。
試想一下,當你心里總有些應做之事還沒完成,是不是會感到不踏實?但是“收藏”這個動作卻幫我們放下了心里的石頭,因為當我們想到了收藏這個方法的時候,我們的心理會發(fā)生一個微妙的轉變,未完成事件隨之變成了“收藏文章/視頻”,于是收藏便替你收了個尾,給我們的大腦造成了一種“事件已完成”的錯覺。
這時候,蔡格尼克效應就開始起作用了,讓大腦開始執(zhí)行遺忘的程序:“既然這些事情都已經以收藏結尾了,那我還記著干嘛?干脆忘了得了,我還要去處理其他的事情呢!”
已收藏=已學會?
知識:你想得美
對于數字倉鼠癥,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解釋是我們似乎真的會認為那些知識進了收藏夾,就等同于進了自己的腦子。
這個解釋基于認知心理學中的目標追求理論(Theory of goal pursuit),認為人類的大腦天生就是目標導向的,不僅會持續(xù)地關注已有的目標,即使在漫無目的的情況下也會無意識地時刻尋找一個目標。所以,就算我們只是在無聊地刷手機,但我們的大腦也沒閑著,一直在給自己找事做。
可是,在如今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我們時不時就能刷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大腦哪來那么多精力同時追求那么多目標?
大腦可比我們想象得更聰明,它可能會有兩種做法,一是不把這件事情當成目標,這時候你的內心臺詞大概是:“算了,我太懶了,雖然有用,但我肯定不會去做的?!?/p>
二是用一種極為簡單輕松的方式來完成這些目標。那什么辦法能夠一鍵完成目標呢?
沒錯,就是收藏起來。
試想一下,當你看到一個很有用的教學視頻,但是現在沒時間看,所以你選擇將它放進收藏夾,這時候你是不是在想:“先收藏起來,等我忙完了就打開視頻來學一學。”這樣的想法其實就是在大腦中形成了一個簡單的行動計劃。
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行動計劃,就能讓我們對未完成目標的認知投入減弱,大腦就不會再持續(xù)地關注這個目標,造成的結果就是我們很快就會忘記這個教學視頻的存在。
心理學研究者馬??财蘸王U邁斯特(Masicampo & Baumeister)在 2011 年用一系列實驗證明了這個理論假設,兩位研究者將 68 名大學生志愿者分成三組:目標組、計劃組和控制組,并將在 2 周后的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作為他們的目標,認為該目標不重要的人被分到了控制組,而認為該目標很重要的人則被平均分到了目標組和計劃組。
接下來,控制組需要描述他們平常會參加什么活動,以及未來幾周內打算參加什么活動,目標組需要描述期末考試為什么很重要,而計劃組則需要為期末考試制定一個詳細的學習計劃,例如將在何時何地復習什么內容。
最后,研究者用一個填詞任務來考察三組志愿者對考試這一目標的關注程度,如果某組志愿者在填詞任務中填寫了更多與考試相關的詞語,那就說明這組志愿者對目標保持了較高、較持久的注意力,即認知投入是較高的。
最終結果發(fā)現,計劃組對考試相關的詞語的填寫顯著少于目標組,并且和控制組沒有差別,說明制定計劃能夠減少人們對于某個目標的認知投入,該目標也就更容易被擱置。(當然,這不是說計劃不重要,關鍵還是看能不能執(zhí)行)
這就驗證了那句話:“知識進了我的收藏夾,跟進了我的腦子有什么區(qū)別?”
收藏夾怎樣才不會吃灰?
我們收藏有用的資源,本意是為了在空閑的時間來提升自己,或者充實自己的生活,所以收藏夾本身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以下這幾個辦法,也許可以幫助你更切實地利用好收藏功能,讓收藏夾不再吃灰。
1.有選擇性地收藏
網絡上有很多對我們有用處的資源,但是如果我們不加篩選就把所有的有用資源都加入收藏夾,這只會讓我們把它當成儲藏的倉庫,而不是幫助自己學習的工具。建議只收藏那些對自己真正有價值并且比較有可能會去付諸實踐的知識,盡量減少需要處理的信息量。
2.對收藏夾進行斷舍離
相信很多人手里已經有很多吃灰已久的收藏夾,里面有很多雖然有用但不再適合自己的資源,是時候給自己的收藏夾來一次斷舍離了,刪除那些不再需要的資源,只留下對自己還有價值的資源,以便自己逐漸消化這些知識。
3.制定學習計劃
無論是新收藏的資源,還是清理后留下的資源,我們都可以為它們制定一系列的學習計劃,包括在什么時間學習什么內容,還可以利用手機軟件來提醒自己定時完成學習計劃。注意,計劃的意義是讓我們不必同時想那么多事情,以便專注于當下,而不是讓學習任務直接“進計劃表吃灰去吧”。
4.定期回顧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為自己制定一個定時回顧的周期,例如每個月找一個周末來回顧自己的收藏夾,清理不需要的資源,為有價值的收藏資源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